≡ 栏目: 新闻动态 ≡ 发布时间: 2022-01-25 ≡ 点击数: 481 来源
:网络转载
2021年
,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.2万辆和2627.5万辆
,同比分别增长3.4%和3.8%
,结束了“三连降”的下滑趋势
,车市终于翻红
。与此同时
,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
,自主品牌力压合资品牌
,却依旧要克服“缺芯”难关
。
“随着芯片市场调节机制逐步发挥作用
,以及在政府
、主机厂和芯片供应商的共同努力下
,供应短缺正逐渐缓解
。届时
,汽车供给能力的释放
,将成为2022年汽车市场增长的积极因素。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预测
。
2021汽车产销止跌回升
2021年,一季度由于同期基数较低
,汽车市场同比呈现快速增长
。二季度增速有所回落
,三季度受芯片供给不足影响最大
,出现较大幅度下降
,四季度明显恢复
,好于预期
,确保了全年稳中有增的良好发展态势
。
我国汽车产销稳中有增
、止跌回升
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中汽协”)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
,2021年
,我国汽车生产与销售分别完成2608.2万辆和2627.5万辆
,同比分别增长3.4%和3.8%
,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
。其中
,乘用车产销2140.8万辆和2148.2万辆
,同比增长7.1%和6.5%
,同样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
。
乘用车市占率接近历史最好水平
。2021年
,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40.8万辆和2148.2万辆
,同比分别增长7.1%和6.5%
,增幅高于行业增速3.7个百分点和2.7个百分点
。在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下
,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7年超过2000万辆
。
中国汽车品牌持续“品牌向上”
。中汽协数据显示
,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954.3万辆
,同比增长23.1%
,市场份额44.4%
,上升6.0个百分点
。车企方面
,2021年
,上汽
、长城
、长安
、奇瑞
、比亚迪
、东风
、一汽
、广汽等中国传统品牌乘用车销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率
,而造车新企总贡献94.7万辆的销量
,同比增加215%
,其中
,蔚来
、理想
、小鹏
、合众等企业的销量增长率高达三位数
。
针对国内市场
,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(简称“乘联会”)数据显示
,一汽-大众、上汽大众
、上汽通用依然稳居全年销量前三
,但三家车企均同比下滑
。凯美瑞全年销量超过雅阁
,成为2021年度最畅销的中高级车
。比亚迪成为自主品牌中2021年增速最快的品牌
,全年销量超过72.37万辆
,同比增长73.5%
。吉利汽车2021年总销量则突破了132万辆
,其中“星”字辈产品2021年总销量超过了21万辆
。长城汽车2021年共销售新车128万辆
,同比增长15.2%
,连续六年取得年销破百万的成绩
。
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
。中汽协数据显示
,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两旺
,销售完成352.1万辆
,同比增长1.6倍
,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
。市场占有率达到13.4%
,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
。从3月开始月销量超过20万辆
、8月超30万辆
、11月超40万辆
,到12月已达53万辆
。新能源车市整体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
,呈现市场规模
、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
。
在1月12日举办的2021年汽车工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
,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用“三个快速”
、“一个优化”形容新能源汽车的全年发展
,他表示
,除了产销规模
,质量品牌也快速提高
。数据显示
,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从2016年的253公里提高到2021年的400公里以上
,消费者质量满意度与燃油汽车持平
,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.3%
,多款车型月销过万
。
芯片供应紧张形势有所缓解
。2021年以来
,芯片短缺逐步蔓延至汽车
、手机
、消费电子等终端行业
。受芯片紧缺影响
,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因芯片供应不足被迫停工
、减产
,提车晚
、交付量下降成为全汽车行业痛点
。
“这一轮汽车芯片短缺的影响因素很多
,既有芯片产业自身的周期性影响
,也有新冠肺炎疫情
、生产工厂火灾等一些突发性因素
。”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坦言
。据其预测
,当前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已经在逐渐加大汽车芯片生产供应
,新建产能也将于2022年下半年陆续释放
,预计2022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将会逐渐缓解
。
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
。2021年
,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
,实现历史性跨越
。中汽协数据显示
,按照整车企业出口统计口径
,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201.5万辆
,同比增长1倍
,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.7%
,比上年提升3.7个百分点
。“近十年来
,中国汽车出口一直在100万辆左右徘徊
,2021年首次突破200万辆
,实现了历史性跨越
,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
。”付炳锋坦言
。
在其看来
,在汽车出口数据亮眼的背后
,汽车企业直接投资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
。上汽集团
、长城汽车
、吉利汽车等中国车企在海外布局建厂
,支撑了中国品牌在海外落地生根
,并为未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
。
2022中国车市有望同比增5%
2022年
,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
。
付炳锋预测
,2022年我国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达到2750万辆
,同比增长5%左右
,继续保持增长
。其中
,乘用车为2300万辆
,同比增长7%
;商用车为450万辆
,同比下降6%
;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
,同比增长42%
,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%
。
在其看来
,有五大利好因素支撑持续稳增长局面
:一是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
,保障了汽车市场持续增长
;二是汽车市场潜力巨大
,需求依然旺盛
;三是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
,由疫情带来的市场影响逐渐减弱
;四是伴随芯片短缺逐渐缓解
,汽车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
;五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
,进一步推动汽车销量稳定增长
。付炳锋判断
,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比20%的规划目标很可能会提前实现
。
而在近期召开的“2022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”上
,多位专家也表达了对2022年车市的积极看法
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2022年车市将呈现“前低后高”走势的判断
。他表示
,在不出现大的经济波动的前提下
,2021年四季度开始的乘用车降幅收窄的情况可能会形成发展趋势
。但是
,2022年一季度可能会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市场增速回落过程
,这主要与同比基数变化直接相关
。但从下半年开始
,增速会缓慢回升
,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
。2022年汽车销量在2700万辆左右
,同比增速约3%~5%
。
国外品牌加速转型的同时
,2022年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实现品牌向上的突破
?对此
,中汽协轮值会长
、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分析
,通过这些年长足的发展
,主流中国品牌技术能力已经全面构建
,从整车
、车身
、底盘
、发动机
、变速器
,包括自动变速器
,都已经完全具备了自主的研发能力
。
“加速向智能
、新能源
、低碳
、出行服务
、科技公司这样的一些特征去转型
,这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
,产品上要加快向智能化
、电动化
、网联化
、轻量化方向发展
。能力结构也要重塑
,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新的趋势
,未来的汽车称之为“新汽车”
,即大型移动智能与计算终端
、多功能移动空间
、数据采集载体
、新型的储能单元
。可以预判
,汽车产品正在转变为‘智能平台产品’
,或可称为‘汽车机器人’
。”朱华荣说
。
2022年
,中国汽车市场混战将更加激烈
。瑞银数据显示
,到2025年
,预计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700万辆
,较2021年增长2.3倍
,渗透率有望超过30%
,2020~2025年的CAGR(复合年均增长率)为42%
,市场混战将更为激烈
。
据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分析
,2021年
,汽车行业虽然面临着“缺芯”问题
,但这只是暂时的
,更持久的问题将是原材料价格上涨
,既有传统的钢板
、铁
、铝
、铜等
,也有用于燃油车生产
、制造的稀有金属
,而电动车材料中包括锂和钴等材料上涨更为明显
。
另一方面
,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逐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
。据其预测
,芯片短缺问题缓解带来的供应端增加
,2022年车市可能会从2021年的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
,从而导致成交价格下滑
,甚至不排除价格战的发生
。
2022年1月
,合资股比的闸门打开
,一场旷日持久的“博弈战”正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演
。业内普遍认为
,合资股比放开不会对国内汽车市场形成较大冲击,但会导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
。对此
,中汽协助理秘书长许海东表示
,“从市场竞争角度来说可能会更加激烈
,如果合资股比放开
,各方会根据自身利益做一些调整
,因此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
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
,更多汽车产业配套政策将进一步调整,更多刺激汽车消费政策也在路上。在1月18日召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2022年度工作会议上
,工信部表示“正在研究新能源汽车后续支持政策”
。会议强调
,202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乘势而上
、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
,要为扩大消费
、稳定工业经济做出新贡献
。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
,编制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
,尽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
。